注:本篇文章大量摘抄自http://www.wowotech.net/sort/bluetooth/page/2,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个人的理解与学习
一、基本概念
蓝牙技术是当前最普及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之一,支持设备在短距离内低功耗、低成本的惊喜传输信息。它利用短程无线链路取代专用电缆,便于人们在室内或户外流动操作。
其核心特点如下:
- 短距离通信:典型通信距离为10米,通过提高发射功率可扩展至100米
- 低功耗设计:特别是BLE(Bluetooth Low Energy)技术,适合电池供电设备长期工作
- 全球通用频段:工作在2.4GHz ISM(工业、科学、医疗)频段(2400-2483.5MHz),无需许可证
- 抗干扰能力强:采用跳频扩频技术(FHSS),将2.4GHz频段划分为79个1MHz信道(经典蓝牙)或40个2MHz信道(BLE),每秒1600次跳频
- 多样化连接:支持点对点和点对多点通信,可实现多种网络拓扑
二、发展历程
蓝牙技术由蓝牙技术联盟(Bluetooth SIG)负责维护和推广,该组织成立于1998年,创始成员包括爱立信、英特尔、诺基亚、东芝和IBM等公司。截至2025年,蓝牙SIG已拥有超过3万家成员公司,涵盖了电信、计算机、网络与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。
蓝牙技术的发展围绕着更低功耗、更高性能、更广覆盖三大方向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,分别是:早期发展阶段(1999-2003)、性能提升阶段(2004-2009)、低功耗阶段(2021-2014)和全场景覆盖阶段(2016-2023)。
版本 | 发布时间 | 主要特性与改进 | 应用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
蓝牙1.0-1.2 | 1999-2003 | 初始版本,传输速率约1 Mbps;1.2版增加自适应跳频(AFH)和匿名模式,提升抗干扰能力 | 早期无线耳机、手机文件传输 |
蓝牙2.0+EDR | 2004 | 引入增强数据速率(EDR),速率达3 Mbps,支持双工模式 | 无线键盘、鼠标、立体声音频设备 |
蓝牙2.1+EDR | 2007 | 简化配对流程(SSP),支持NFC快速配对,Sniff省电功能降低功耗 | 移动设备外设连接 |
蓝牙3.0+HS | 2009 | 结合WiFi技术实现24 Mbps高速传输,但需额外硬件支持 | 高清视频/图片传输 |
蓝牙4.0(BLE) | 2010 | 革命性引入低功耗蓝牙(BLE),功耗降低90%,传输距离达100米 | 可穿戴设备、智能家居、医疗传感器 |
蓝牙4.1-4.2 | 2013-2014 | 改进与LTE共存性,支持IPv6直连,数据速率提升2.5倍 | 物联网设备联网 |
蓝牙5.0 | 2016 | 传输距离达300米,速度翻倍(2 Mbps),支持Mesh组网 | 智能家居、室内定位、大规模设备组网 |
蓝牙5.1-5.3 | 2019-2021 | 5.1新增AoA/AoD厘米级定位;5.2引入LE Audio;5.3优化延迟与稳定性 | AR/VR、真无线耳机(TWS)、实时音视频同步 |
蓝牙5.4 | 2023 | 强化Mesh网络能力,支持加密广播和响应式周期广播(PAwR) | 工业物联网、智慧城市、远程医疗 |
蓝牙6.0 | 2024(预测) | 整合UWB级测距技术,支持AI抗干扰与更高带宽实时传输 | AR/VR、车联网、智能工厂(尚未正式发布) |
三、蓝牙技术概述
3.1 两种蓝牙技术
蓝牙协议包括两种技术:Basic Rate(简称BR)和Low Energy(简称LE)。这两种技术,都包括搜索(discovery)管理、连接(connection)管理等机制,但它们是不能互通的!
厂商要么实现这两种技术中的一种,这时就只能和同样实现了这个技术的设备互通,而不能和实现另外一种技术的设备互通。如果厂商要确保能和所有的蓝牙设备互通,那么就只能同时实现两种技术,而不去管是否真的需要,这样就能碰到什么人说什么话了!
3.1.1 Basic Rate(BR)
Basic Rate是正宗的蓝牙技术,可以包括可选(optional) 的EDR(Enhanced Data Rate)技术,以及交替使用的(Alternate) 的MAC(Media Access Control)层和PHY层扩展(简称AMP)。
3.1.2 Low Energy(LE)
上面所讲的BR技术的进化路线,就是传输速率的加快、加快、再加快。但能量是守恒的,你想传的更快,代价就是消耗更多的能量。而有很多的应用场景,并不关心传输速率,反而非常关心功耗。这就是Bluetooth LE(称作蓝牙低功耗)产生的背景。
LE技术相比BR技术,差异非常大,或者说就是两种不同的技术,凑巧都加一个“蓝牙”的前缀而已。后面我们会详细的解释这种差异,以及LE的行为特征。
3.2 蓝牙系统组成
上图展示了蓝牙系统的分层架构设计,包括顶层 Bluetooth Application(蓝牙应用)、中间层Host(主机)和底层Bluetooth Core(蓝牙核心)。
顶层的Bluetooth Application是用户直接交互的部分,包含了各种的蓝牙场景(如无线音频、数据传输、设备控制等),其通过调用主机(Host) 提供的接口实现相关功能,不直接接触底层协议;
中间的Host是整个蓝牙协议栈的“大脑”,负责多项核心功能,如协议处理、数据管理与控制器通信;
而底层的Bluetooth Core分为Primary Controller(主控制器) 和Multiple Secondary Controllers(多个从控制器),主要用于底层无线信号的处理(如调制调频、跳频、包组装等)。
需要注意的是,在一个系统中,Host只有一个,但Controller可以一个,也可以有多个。
对于驱动开发者来说,通常更应该关注Host模块,但具体关注点取决于开发目标和应用场景。
四、BR/EDR vs LE vs AMP
下面这张图是为了对BR/EDR、LE 和AMP三种技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,在后面将会更加深入的学习。